1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一、教学方面 1. 积极配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。确保高质量教学,同时做好试卷资料及各种教学资料整理等工作,圆满完成审核评估工作。 2. 规范教研活动,加强集体备课,提升教学效果。每次教研活动,请两位老师分别分享一个节段的优秀教学片断及近期课堂管理经验,其他教师互动点评;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公开示范课。 3.聚焦一流课程建设。 (1)持续加强“纲要”课一流课程建设。以“两路”精神为特色,构建“两路”精神全方位和多路径融入“纲要”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。 具体做法:①优化教学内容,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充分发掘我校办学历史,融汇“两路”精神的深刻内涵、中国交通成就、优秀校友事迹等丰厚内容,形成特色教学内容体系。使教学全面贴近生活、贴近学生、贴近专业,在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,使学生产生直接、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共鸣,达到知识、能力、素质三步提升的教学目标;②遵循全过程原则,构建“两路”精神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,涵盖以虚拟仿真实验为核心的线上实践、以“两路”特色文创为核心的课堂实践、以“两路·一梦”活动为核心的社会实践,促使学生对“两路”精神进行贯通性理解与创新性实践,实现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同频共振;③促进“两路”精神校园文化建设,拓宽“两路”精神教学场域。遴选学生“两路”优秀文创作品,配合学校“两路”精神体验园区建设;南岸校区建筑学院的学生,每学年至少在“两路”精神体验园区开展一次沉浸式教学。 (2)积极推进课程的数字化改革,参与第三批国家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;通过全景漫游、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开展“两路”精神虚拟博物馆建设等数字化改革实践,虚实融合,持续创新“两路”精神融入“纲要”课的方式方法。 (3)以“两路”精神融入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积极进行教学成果奖申报。 二、科研方面 1.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,力争申报成功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。 2.科研方向尽量向“两路”精神研究聚焦,为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问题”研究方向提供支撑。 3.结合学校“七个一”工程,出版“两路”精神专著1本。 三、人才培养和引进 1. 以评促建,提升教师教学技能。开展团队协作,集体备赛,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。 2.加强教师培训。参加教育部思政课“高精尖”中心周末大讲堂等系列培训活动;参加教育部研修基地研修。 3.争取引进一位教授,优化教研室职称结构。 |
一、教学方面 1.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建设,做好“纲要”一流课程的验收工作。 2.加强虚拟仿真“一流”课程建设。优化实验环境,如网络 环境、实验与平台的对接流畅度、平台数据的完整准确。 3.加强集体备课、逐章打磨亮点,提升教学质量。 4.定期开展虚拟教研活动,加强校际交流,共同推进中国共产精神谱系的研究和资料库建设。 二、科研方面 1.积极推进教研室课题申报及文章发表。 2.科研方向尽量聚焦,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。 三、人才培养 1.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,组成教研团队为其提供辅导帮助,形成合力,培育教学名师。 2. 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育,促进其快速成长。 3.加强校际交流,学习先进教学经验。 |
一、教学方面 1.加强课程改革建设,根据教育部最新课程提升要求,规划建设及申报事宜。 2.推进智慧化教学手段的应用。 二、科研方面 1.积极推进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,尤其重点培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。 2.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科研培训会。 三、人才培养 1.关心青年教师培养,对其日常教学科研遇到的问题积极帮助解决。 2.组织团队,辅助青年教师群策群力参加各级教学创新大赛。
|
|